因疫情、天气、活动方等原因,本站推荐的活动随时会有变动、更改、取消、延期等,仅供参考,具体以活动实际的现场为准,本站不对活动的准确性做保证!深圳免费,为你省钱!觉得好就告诉你的朋友们吧>>

9月11日-10月10日坪山大万世居“万家灯火”展览!

展览展会 深圳免费网 739℃

“大万世居”这座位于深圳坪山的客家围屋至少已历230年,其兴替几乎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同步。“大万世居”为今天的我们在40余年的深圳特区造城史诗叙事之外,挖掘地方文化遗产,继承传统精髓,培养文艺生态并开启新的文化愿景提供了空间载体和记忆资源。

坪山美术馆团队以“万家灯火”为主题,邀请与大湾区有着深厚渊源的艺术家:邓春儒、戴耘、啾小组、赖昊熙、刘毅、沈凌昊、文皆俊杰、王叶子、徐戈、徐子薇、郑健豪参与,通过艺术家们不同媒介的作品和置身其中的人与具有场域特定性的建筑布局、时间肌理、族群记忆和周边情境互为映照,激发和演绎“大万世居”这一物质文化遗存以新的活力和内涵。
在历经了近代史的沧桑变幻之后,重新在大万世居点亮的“万家灯火”,既是对于这片先民居所往日烟火的记忆唤醒,也是对其今日所处之城区价值的建构和加持。在附近坪山商业中心区快速崛起的摩天大楼与大万村内错落的民居之间,与它们守望共生的大万世居和置入其中的“万家灯火”艺术展,是为了人的精神凝聚与文化价值的传承开新所引介的触媒和路径。我们期待通过当代艺术作品,沟通观众对于都市化的折叠空间体验与多重时间记忆,也通过点亮灯火的象征方式寓意荣光再现和联结历史的生生不息。

万家灯火

主办: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坪山美术馆
出品人:刘晓都
策展人:李耀、卢杨丽
艺术家:邓春儒、戴耘、啾小组、赖昊熙、刘毅、沈凌昊、文皆俊杰、王叶子、徐戈、徐子薇、郑健豪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1日-10月10日
展览地点:深圳市坪山区比亚迪路大万世居
展览执行:坪山美术馆团队
展务制作:佳星展务
视觉设计:ELLINE&NIA

艺术家简介

《朝九晚五》 邓春儒,灯光装置(鸡笼子、树叶、小灯泡),尺寸可变,2016年

邓春儒

——

1977年出生于深圳,200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专注于艺术创作相关的各项实践,发起策划多项艺术活动,如2013年的《牛湖发声艺术展》、深港建筑双年展外围展之《启明重启:边缘社区的文化再建》;2014年至2020年的鳌湖艺术节等等。曾举办个展《地藏·时光》(2005年,香港UMA-G画廊)、《百花深处》(2007年,深圳美术馆)、《日常的川流》(2013年,深圳“在空间”画廊)、《容器》(2013年,深圳艺廊)。现为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会长,深圳市美协理事、油画艺委会/综合材料艺委会/策划艺委会委员,深圳鳌湖艺术村发起创始人,鳌湖美术馆负责人,乡村社区文化艺术再建的践行者。

戴耘

——

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留校任教,2017年深圳技术大学任教至今。中国雕塑学会理事、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雕塑艺委会委员、广东省实验艺术艺委会委员、西安美院雕塑系硕士生导师、深圳雕塑协会副主任。主要从事雕塑及公共艺术教学工作,曾就任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艺术部主任。

啾小组

——

由三位成员组成,他们是方迪、稽昊和金浩钒。三位年轻艺术家都是生长于深圳这个移民城市的新一代深圳人,深圳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父辈眼中“挣钱的地方”,他们围绕着“深圳”这个他们自己的城市用年轻的视角重新审视和发声。

赖昊熙

——

1998年生于广东惠州;202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综合绘画系,获本科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广东惠州,门缝小组成员之一。

门缝小组的实践不止围绕他们生活的城市和社区来展开,也关注自己作为个体在城市或群体中的遭遇。“门缝”是独特的视角,既不起眼又真实存在。门缝小组成员间的工作一贯从感知和共同记忆出发,以此构建出对议题的框架与想象,加之他们特有的散文式叙事方法,邀请观众一同进入他们强烈而自发的南方气质的场域。最近的项目:《哪里有发展,我们就到哪里去》( 要空间,上海,2021)。

刘毅

——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人、副教授。上海创意设计工作者协会理事。IPA国际公共艺术协会研究员。61CREATIVE创办人。

他通过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表演等不同形式的创作来探索身体与空间、精神与物质、个体与公众、文化的在地性与抽离感等议题和关系。他日复一日的手机数码绘画创作中展现的古典造型与当代色彩的独特风格诠释了他对生命的好奇以及神话般的想象、个人的记忆和生活的经历。看似儿童般的信手涂鸦,却又强烈地透露出成年个体的生命体验,让观众有着强烈的带入感。同时他对数字媒介、物性材料与创作主题之间的叙事关系发生兴趣,涌现了大量以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场为语境的平面或空间艺术作品。

2005和谐魅力创意摄影大奖赛青年艺术家学术奖。2010NOTCH北欧中国艺术节顾问。2010上海世博会世博中心丁乙雕塑执行设计负责人。2013上海艺术设计展邀请“上海再设计”负责人。2015新天地“Lumiéres China 光影中国”灯光艺术节策展人。2016 年上海艺术设计展之“设计加油站”和“设计域动”策展人。2016上海种子Shanghai Project 公共艺术项目研究员。2017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历史遗产与公共艺术”工作坊导师。2017上海市学生设计艺术大赛评委。2017《艺术植入医疗空间的专业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索》荣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8德国BASF材料创新工作坊导师。2018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包豪斯课堂2.0》课程导师。2018日本npo S-AIR驻留受邀艺术家。

沈凌昊

——

出生于中国上海,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于旧金山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生活与工作于上海。沈凌昊试图通过创作去探讨时间、记忆与个体经验之间的关系,其创作媒介包括摄影、影像、装置、表演、写作等。沈擅于通过运用感光材料的“留光性”呈现时间的回溯感及记忆的易逝性,以富有哲理的艺术语言重构时间与记忆的关系。

沈凌昊曾获“Murphy Award”墨菲奖(2016);“巨人提名奖——邱志杰提名奖”(2011);“CREATIVEM50年度新锐奖——银奖”(2011);“三影堂摄影奖——提名”(2011)。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机构展出,包括:“希望”——沈凌昊个展(上海,城市交集,2020);“Family Day 亲子日:Fun大童趣”(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20);“异质越野:多伦路”项目(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20);“分层与合成”群展(长沙,谢子龙影像艺术馆,2020);“沉睡者的抵抗”(秦皇岛,UCCA沙丘美术馆,2020);“农场”(沈阳,K11美术馆,2019);“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8);“集美 X 阿尔勒展览项目”(厦门,三影堂艺术中心,2017);“Regarding Beauty”(科林斯堡,科罗拉多摄影艺术中心,2015);“SIPF 2012 新加坡国际摄影节”(新加坡,2012);“一重影事”(深圳何香凝美术馆,2011)等。他的作品被昊美术馆、今日美术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科罗拉多摄影艺术中心、杨锋艺术基金会、Global Dignity 基金会等美术馆及艺术机构收藏。

文皆俊杰

——

毕业于中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珠海金山软件反病毒工程师,致力于探索以网络、节点、连接为基础的动作策略以及价值挖掘。他相信通过身体和意识的游走,从结构性视角投入动作,可以改变局部情境甚至引发系统性共振。他的作品涉及文字、绘画、摄影、视频、雕塑,常见于各种媒体和艺术机构展览。

王叶子

——

201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获学士学位,2018年毕业于 University of the Arts 费城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目前工作生活于深圳及北京。

参展经历:2021年,日常的智慧,银川当代美术馆,银川;个展:约等于,一树Arbre,深圳;一树屋邨2期,一树Arbre,深圳;2020年,宅生记第一回,La Chapelle,上海;OCT凤凰花艺术节,深圳;14天孤岛-涟-艺术驻岛计划,线上;2018年,OCAT艺术家驻留项目,OCAT深圳,深圳;2017年,费城三校联展,Kimmel Center,费城。

徐戈

——

1983年出生于浙江仙居,现生活并任教于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

徐戈的作品源于他对科学的迷恋,尤其是机械学、物理学以及电子控制。深受欧洲古典自动机艺术的影响,机器的运动方式、发出的声音以及内在的诗意是他所关注的几个方面。当机器褪去功能性之后,其内部包含能够产生运动和模拟生命的机制成为那个让人迷恋的源头。

近年来,借助科技媒介犹如声音和光的介入以及现代控制技术的普及,使他开始尝试在公共艺术的语境下创造一系列动态的、严谨的却又饱含温情的科技艺术表达。动态变幻的介入使得原本静态的造型艺术产生时间维度上的无限绵延。

徐子薇

——

1993年7月出生于长沙。2016年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毕业,获学士学位。现工作居住于深圳,北京。

2018,徐子薇个展“遁去的一”,新氧艺空间,北京;群展(部分):2018,深圳(坪山)国际雕塑展,坪山雕塑创意园,深圳;2018,第六届“明天雕塑奖”入围暨获奖作品展,罗中立美术馆,重庆;曾获2018,第六届“明天雕塑奖”特等奖。

郑健豪

——

中山石岐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2006年,获奖学金赴德国汉堡国际传媒艺术与新媒体学院学习,并于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7-2010年于德国参与设计上海世博会汉堡馆,完成建筑空间、艺术装置及其品牌塑造;2012年,于深圳美术馆《朴茂精严》展览中创作动态影像装置,将青铜器、金文与新媒体结合;2014年,于深圳图书馆《回望青山深圳新人文生活》展览中通过艺术装置结合书画诗文的再创作,引发都市人对“城市与山林”的思考;2020年,API实验艺术项目,尝试将诗歌与空间相结合。

*按艺术家姓氏首字母排序

来源:坪山美术馆

该文章海口龙华区锦盛小凡信息技术工作室 » 9月11日-10月10日坪山大万世居“万家灯火”展览!声明免责声明>>

>>喜欢这个福利,请分享、转发出去!
喜欢 (0)

免费活动


游玩攻略


惠民福利


消息通知


深圳周边游